0%

构建自己的智识生产系统——《智识生产技术》读书笔记

信息爆炸时代

“信息论之父”克劳德.香农(Claude Elwood Shannon)1948年建立信息论,晶体管、电脑、数据、光学四大技术推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发展,信息时代到来深刻改变人们生活、工作和学习方式,关注经济和社交媒体兴起,信息制造和传播效率飞速提升,电子邮件、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每天制造数以万计新信息;物联网技术广泛使用,物质与计算机互联,主动向计算机提供数据,大数据由此而生,手机APP应用数量更是惊人增长,同时,大量虚假、不准确和错误信息泛滥,无法准确辨别,可能会造成工作失误,可能造成经济损失,过量无法辨别信息是噪音和不确定性,会造成烦躁、焦虑,甚至产生抑郁。如何应对呢?日本学者梅棹忠夫1969年在《智识的生产技术》一书中给出建议:智识生产系统。

为什么学习智识生产技术

智识生产:就是运用自己的大脑,以人们明白无误的形式,提出一种新的东西—信息。

人们如何在信息海洋中乘风破浪?智识生产技术在大时间周期积累知识,提高信息处理效率,减少不确定性,建立秩序与安宁。创造性提出概念“智识作业和智识生产”,梅棹忠夫可谓远见卓识。正如书中所说:工作生活中,查找资料、阅读书籍、整理资料、归档文件、厘清思路、确定构思、形成大纲、作出记录、写出报告这一系列输入输出工作,被梅棹忠夫定义为智识作业。智识生产,是利用现有技术,收集积累经过筛选和加工信息,通过大脑加工处理信息,生产出来新信息。顾名思义,智识生产产品是新信息,是一系列思维产物,通过语言固化思维,将思维记录成文字。它是一种人们凭借一定基础知识积累进行的例行作业。有了智识生产,凭借人们思维活动进行生产的技术—智识生产技术亦应运而生。

当水向前方流去的时候,水渠里会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障碍物。水流在哪里碰到它们,哪里就会形成漩涡。整个水流滚滚奔涌向前,产生泡沫,掀起波澜,卷成漩涡,向前流淌。这种状态就是紊流。然而,在没有障碍物的时候,即使大量的水高速流动,它也声息全无。看上去,就连水是不是在流动都分不清楚,这种状态就是层流。

智识生产技术提高信息处理效率,而梅棹忠夫另辟蹊径提出“秩序与安宁”,智识生产技术可减少浮躁,建立秩序,最大限度降低信息熵,减少不确定性,给心灵宁静,从而减少烦操、焦虑。 多么美妙的状态!有秩序,保持稳定节奏,在大周期积累知识。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,面对时时处于混乱的社会,面对信息焦虑的时代,唯有建立自己外在秩序,创造心灵净土,方能化解来自外界各种戾气,修炼自己,以不变应万变,达到心流状态。

智识生产技术核心武器—卡片

卡片方法是一种再现历史的技术,是一种变时间为物资的绝招。

卡片是一张便于书写和存放的纸片,硬度和规格统一。卡片是积累各种记录(如思想闪光时刻、日记、读书笔记、工作记录)载体,卡片记录最小思想单元,封装思想最小存储单元,用于存放经过大脑加工的信息,就如同电脑中硬盘与内存的关系,大脑是内存,虽然调取快速,但空间有限且无法长期保存,卡片是硬盘,是大脑外部存储库,记录存储内存信息,内存清空,因此,写卡片是为忘记而写,卡片可大大降低大脑认知负荷。

那如何记录卡片?记录是先记后录,随时随地记,一事一卡,遇到有启发事情,立刻先记要点(大意、提纲,标上简明标题),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或一张纸上,甚至手上,关键先记下来,而后抓紧空闲及时录入,即撰写小文章或小论文,用简洁语言,设想未来讲给别人听的方式,因为“输出是最好的输入”。 卡片与卡片间要建立联系,形成外部存储网状,调用与搜索时,可牵一发而动全身,大量卡片连接形成“星星之火燎原”之势。这里注意:卡片不分类,而要经常反复翻阅,寻找建立卡片间联系是关键。

卡片工具使用。电脑、手机和ipad的普及,大量APP应用可替代日常手写卡片。这里推荐使用WorkFlowy和印象笔记。WorkFlowy拥有节点可以随意拖拽,任意组合、全平台同步等特点,很适合日常记录;印象笔记搜索、扫描功能强大,适合作为卡片存储和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工具,两个工具教程网上很多,本文舍爱。

总之,卡片是大脑记忆外部化储存工具;卡片间连接是网络结构,创意、创新和创造生长于此。

卡片三大应用

卡片方法可以应用于什么场景呢?这里介绍卡片日记、读书卡片和卡片写作。

卡片之于记录与日记

记录全天活动的具体活动,尤其是智识生产的活动,分门别类的记录在各自的卡片上,建立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索引卡。

俗话说: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人脑是吝啬鬼,不能信赖记忆,必须用记录代替记忆,卡片记录是记忆外部存储工具,上文已述。

记录是习惯,需要时时训练,刻刻记录,如果平时不自我训练,经常会忘记记录。养成随时记录习惯,不那么容易,每天做到事事有记录,关键要记录捕捉到自己稍纵即逝思想闪光。一天一卡,把事情和想法顺序记录,如同索引卡,如果需要详细记录,扩展到一张新卡上,每天结束时,依据这张卡片,书写当天日记。

记录与日记区别。两者形式相同,本质不同。日记和记录都是按照日期顺序书写的个人经历记录,将自己亲身经历,包括所见所闻所想所感,准确简洁长期记录下来,是自己成长记录,区别在于日记是私密的,记录是公开的。

卡片之于读书

阅读书籍要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思想,并以此开拓培育读者自己的思想。

梅棹忠夫在读书方法上,给出两步法,两步之间创造性提出“堆读”,可谓独到,值得尝试。该方法有三个细节值得反复细细体会:堆读、确认读过、创造性阅读。

其中最具特色是堆读,堆读是书读一遍之后,堆在桌上几天至几周,每天只是看着,阳志平老师文章中提到必要难度理论,想必就是堆读的理论依据。

确认读过技巧,可鼓励读书士气,提升读书成就感,适用于长期读书的优秀技巧。作者认为书通读一遍才算读过,在书中标记(写上读过并标明阅读完毕时间)并制作读书卡片(用Zotero记录输出读书卡片)。如果仅仅看书中部分章节,只能视为看过,便于回顾区分并未通读的书。

创造性阅读,即双重脉络阅读,是作者提出新颖读书方法。第一脉络了解作者构思、文章脉络,通读过程记录关键字(给你启发或你不明白的)及页数,在书的空白处写写感想、标题、提示等。通读结束后,再翻阅一遍看标记,思考为什么自己当初要进行标记,将认为确实值得的内容写进笔记(感想、评价、大意),记录在卡片上,形成卡片素材。第二条脉络是读书过程中,闪动思想火花时刻,这些火花都记录在书的空白处,收集整理这些零散思路,并且在书中寻找支持证据,形成思想。两条线索:把握作者意图,构建自己观点。

关于同时读几本书

在早上,当我工作之前,我会先看一会儿哲学类或科普类的书籍,阅读这类书籍需要一个清醒和专注的头难,这样做能激起我一整天的活力。当我的工作完成之后,我便想要放松。此时我倾向读一些历史、散文、批判性文章和一些传记类作品,以使大脑放松。除了这些,我还在手头放一些诗集,以便我随时兴起想要翻一翻。 ——《毛姆读书随笔: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》
同时读几本不同类型的书籍,休闲阅读与智识阅读相结合,可以丰富自己精神世界,文学作品带来精神愉悦超乎寻常。梅棹忠夫怎么做?正如他所说:在尝试同时阅读两个系列书籍。一个系列是自己的专业或者与之有直接关联的书籍;另一个系列是与之关联轻微的书籍。第一个系列大都是“硬邦邦”的专业书籍;第二个系列的书籍则有一点软绵绵的味道的。个人行动起来,每天工作前我会读一读诗歌散文,激活自己,为工作热热身,工作过程中,休息大脑时,读一读短篇小说、故事;晚饭后,读一读传记;每天除了例行工作,主要时间用来进行智识阅读。在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科普、学术、哲学作品中进行切换,阅读魅力无穷。

卡片之于写作

卡片写作是纳博科夫、钱钟书、梅棹忠夫、卢曼等大咖们写作方法,阳志平老师极为推崇,其优点请阅读<加阳志平老师文章链接>,个人总结为:网状结构,树状罗列,简洁输出。
卡片写作的三个阶段:一是写卡片建立连接;二是归纳总结思路;三是思路输出,要先有可写的内容,再到收集卡片。
“日常生活做有心人”这句话耳熟能详,但从来没有对我产生过任何影响,无论是好是坏,《智识的生产技术》改变我的认识,让我理解”什么是有心人“。记录是做生活有心人,记录自己的“发现”,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,记录孩子成长、记录家人点滴、记录趣事趣闻、捕捉每时每刻思想闪光点记录下来,让素材慢慢丰富起来,感情慢慢丰富起来,思想慢慢丰富起来。正如杨照所说:人的生命有什么没有什么,往往不是取决于我们去了哪里、看了什么,而在于去到看到时,我们的内在感官与记忆有多少准备。 用卡片将思想记录、成长记录、丰富人生记录下来,
梅棹忠夫小札法。概括来说:以卡片形式记录,形成无数思想单元,连接这些思想单元,形成一张网,网中思想单元任意组合,形成新思想,新思想与新思想进行组合,循环往复,创意诞生。具体如何操作?明确输出主题后,开始收集素材,将与主题有关的卡片资料和各种记录,收集起来放在一起,一张一张抄写在卡片上,将抄好的卡片摆放在一张桌子上或贴在小黑板上,按逻辑关系,将有联系和似乎有联系的卡片叠放在一起,集中一部分卡片后,按照符合逻辑顺序排列,装订在一起,形成多个卡片集(小札),待收集足够多卡片集,再次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,进行筛选,期间可以继续增加卡片,拆开重新组织,把有逻辑联系卡片集,集中排列起来,用夹子夹起来形成卡片集群,每个卡片集群加一张卡片,在上面写上标题;看着标题,思考文章整体框架,按照文章组织形式进行排列组合,确定结构顺序;最后按结构排序,将卡片集群变成文章。 组织卡片写作过程中,网状卡片结构会激发出各种奇思妙想。

以上三种卡片应用贯穿于生活、工作和学习各个过程,可以呈现出系统化特点,信息收集、整理和输出,构成智识生产体系。

构建自己的智识生产系统—学习积累系统

听了很多道理,仍然过不好这一生。

为什么呢?道理其实很简单,一个工具、一个课程、一段演讲、一个道理都很难摆脱固有习惯和思维方式,如同单兵作战,能力有限;而多兵种联合作战,发挥集群效应,作战能力大幅提升,智识生产系统就是“多兵种联合作战”,利用工具组合对抗固有习惯和思维。平时简化学习、生活和工作,越简单越好,越简单越能长久保持,实现大时间周期积累,是智识生产系统基础。那如何做呢?人至中年,首先,应该从“困惑的困惑”入手,改变自己时间节奏,固化时间段来进行工作、学习和生活,规律可控;而后开始提升自己输入系统,培养信息素质,提高输入质量,多读书读好书,寻找知识源头、一手资料,和计算机编程亲密接触,刻意练习高阶模型,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,稳定输出卡片、文章,强调输出第一,正如阳志平老师所说:“消耗时间最多的事情,要变化角色,变消费者为创造者!”打造一整套智识生产技术体系。

Changlog

2020-5-26创建文稿

------ 本文结束 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