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如何分析阅读一本书(论说文)|分析阅读(一)

完成检视阅读,回答检视阅读三个问题,如果认为有必要进行分析阅读,那就让我们开始分析阅读吧!

分析阅读按照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作者莫提默.J.艾德勒的建议,共分为三个阶段和十五条规则,由于同样适用于写作过程,将这个部分内容列为读书的核心步骤和规则。真正拥有一本书:要从宏观的主题、论点和论证框架到微观的字词句,充分把握书中的各种细节。大家可能觉得这部分很啰嗦,但是当我们挑战一本难读之书,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时,这些规则缺一不可。

分析阅读第一阶段(与写作互通):

规则一

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书是什么类型,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。

书籍分类始于阅读开始,是检视阅读的成果。分类不仅关系阅读方法和阅读目标,更关系到阅读效率,效率永远和时间挂钩,当我们开始阅读,时间总是不够用的,除了争分夺秒的阅读,我们更要根据重要性程度采用差别化策略,读书不能搞平均主义,确定书籍类型,就可以根据作品的论述特点,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,做到快读与慢读相结合的最佳阅读速度,提高阅读效率。

书籍分类

书籍的分类方法很多,各有长短优劣,大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,这里推荐按照内容分类,把书籍分为论说性作品和文学作品两大类,论说性作品,也可以称为非虚构类作品,分为理论性作品和实用性作品,本文主要谈论说性作品,文学作品后续专述。

理论性作品

理论性作品是阐述道理,关注的是明白或了解某个事,只和传递知识有关,解决为什么的问题,更偏向于论证、揭示本质,而非生活应用,主要关心真理、世界本源和人性等存在的基本问题,是比较深奥难懂的一类书籍。主要包括历史、科学(数学)和哲学等书籍。

实用性作品

任何一本书告诉我们该做什么,或如何去做,都是实用的书。

实用性作品主要说明规则及规则背后的原理,更多指导我们如何去做,关心结果及目标,进一步分为两个类型:纯粹说明规则的书籍,日常生活中常见,如各种指南、说明等,指导你使用某些方法或规则,以实现某个目标或目的,简而言之,就是教你How to do;另一类是阐述规则背后的原理,很多这类作品表面看是说理的书,实用性隐藏在背后,易和理论性作品混淆,难于分辨,一般根据是否有实用价值做判断。由于任何实用性作品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,实用性作品偏向于去打动读者,激发读者兴趣去行动,生活中我们阅读最多的就是这类书籍,理论和规则的结合,就是事物的理论,一般读者难于分辨理论正确与否,大量伪科学也隐藏于这类作品中。

规则二、三

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,或是最多几句话(一小段文字)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。

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,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。

这两条规则和写作规则相通: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(核心论点),是检验真的看明白、学会了的方法,因为我们在学习的时候,不容易区分学会了与记住了,往往倾向于将记住的东西,当作学会了,具体内容参考阳志平老师的《元认知学习法(1)》,然后围绕主要内容,搜索书中论述架构,各个击破;写作正好反过来,作者根据要表达的主要内容,勾落出要列举论述的整体框架,层层展开论述。

如何做?从写作出发,有个很棒的训练技巧—《富兰克林自传》中阐述的写作训练方法,正好可以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。阅读书籍时,找出其中打动自己的优秀章节,概括出文章主旨,列出各部分纲要,概括出各部分主旨,放置一段时间后,依据纲要还原文章内容(用自己的话和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),再与原文进行比较,分析优劣,由此逐步提高写作表达能力,这样做也同样可以提高阅读能力,还有助于将作者思想沉淀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,学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基本功。

规则四

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。

在完成上述内容后,寻找作者的写作意图,本书解决的问题,正是作者写作前,提出的问题,我们把这个过程还原一下,以把握作者的写作初衷或写作动机,衡量作者是否真的完成了他的初衷,还存在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,有兴趣的话,可以更深入的去探究这些问题。

这个阶段的阅读和写作异曲同工,写作首先确定要说什么问题,思考论证这个问题的框架,确定用什么方法去论证更有说服力;阅读正好逆向思维,先概括出主要内容,再搜索论证框架,最后确定作者要解决的问题。

changlog

2020-4-9创建文稿

------ 本文结束 ------